站点介绍
中国篮坛名宿宫鲁鸣日前在接受专访时针对新一代篮球运动员的成长路径发表重要观点,强调年轻队员必须通过主动提升自身实力竞争主力位置,而非被动等待"自然接班",九游娱乐这一表态在CBA联赛进入新老交替周期的背景下引发广泛讨论。
"现代竞技体育没有理所当然的接班,只有靠实力拼来的位置。"宫鲁鸣以执教过众多国手的经历指出,当前部分年轻球员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老队员退役后位置自然就是他们的,这种思维必须扭转"。
这位曾带领中国男篮重返奥运八强的功勋教练举例说明,上世纪90年代男篮黄金一代的球员,每个人都是通过超额训练赢得机会。"刘玉栋、胡卫东他们当年训练结束后都会自觉加练500次投篮,现在有多少年轻球员能做到?"
现状调查显示,CBA联赛2023-2024赛季场均出场时间低于10分钟的球员中,25岁以下占比达67%,技术统计表明,这些球员在训练馆的自主加练时间平均每周仅5小时,远低于老队员巅峰时期的15小时以上。
某俱乐部青训总监透露:"现在确实存在‘躺赢’心态,有些青年队球员盯着老将的年龄算自己还有几年能上位,而不是思考如何快速超越。"这种心态直接反映在技术提升速度上——近三年新秀球员第二个赛季的进步幅度较十年前下降12.3%。
心理学专家张教授分析:"‘自然接班’思维本质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静态的,而竞技体育需要成长型思维,要相信通过努力可以突破现有格局。"
广东宏远队主教练杜锋对此深有感触:"易建联退役后,我们内线出现空缺,但年轻球员如果只是等着填补空缺,而不去全面提升技术体能,最终机会只会留给外援。"
解决方案正在多个层面展开,中国篮协近期修订了青年队晋升标准,将"训练投入度"纳入考核指标,权重达30%,浙江稠州银行队首创"竞争上岗"机制,每场比赛的首发位置需要通过每周技术测试产生。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新生代球员已开始行动,21岁的南京同曦队后卫林葳休赛期自费赴美特训,针对性提升短板:"每天训练6小时后还会加练500次三分,因为我知道机会不会等人。"
北京首钢队曾凡博的转变更具代表性,第二个赛季他主动增加力量训练,体重增加5公斤后内线对抗成功率提升18%。"教练组从没要求我增重,但我想争取更多进攻选择权就必须突破舒适区。"
国际经验同样证明主动竞争的重要性,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曾在自传中写道:"我从不计算谁要退役,只关心如何比所有人训练更刻苦。"这种心态使他能在同位置有全明星球员的情况下仍获得出场时间。
专业训练师李明建议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应该每月公布球员各项数据增长率,让年轻球员看到谁在真正进步,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随着CBA联赛竞争日趋激烈,各俱乐部也在调整培养策略,上海久事队推出"新老绑定"计划,要求每位老将带领两名年轻球员训练,但特别规定"徒弟若不能在一定周期内达到技术标准,将失去重点培养资格"。
宫鲁鸣最后强调:"中国篮球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需要的是主动开创新时代的‘闯将’,而不是坐享其成的‘等位者’,每个位置都应该通过竞争获得,这才是职业体育的健康生态。"
联赛数据显示,采取主动竞争机制的球队,年轻球员成长速度平均提高40%,这印证了宫鲁鸣的观点:只有打破"自然接班"的幻想,才能真正激发新生代球员的潜能,为中国篮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在即将到来的新赛季,哪些年轻球员能通过自觉提升实现突破,将成为观察中国篮球人才梯队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宫鲁鸣的忠告如同警钟,提醒着每一个怀揣职业梦想的年轻人:球场上的位置,从来都是抢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评论列表 (0条)